最近黄金市场的表现,用“魔幻”来形容毫不为过。Metals Daily的CEO Ross Norman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以往影响金价的那些基本面因素,现在统统失灵了。这让我不禁怀疑,背后是不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Norman在他的分析中提到,黄金和通胀、美元、美债收益率,甚至和同为贵金属的白银,都出现了反常的关系。按理说,通胀下降,金价应该走弱;美元走强,金价也应该下跌;美债收益率上升,投资者应该抛弃无息的黄金。然而,2024年的市场却完全颠覆了这些“常识”。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亚洲对黄金的需求依然强劲。要知道,亚洲买家,尤其是珠宝消费者,对价格可是相当敏感的。金价都创历史新高了,他们竟然还在买买买?这简直是挑战经济学原理啊!
对于这种诡异的现象,Norman提出了三种解释。第一种是黄金和其他资产的相关性失效了。但我个人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毕竟,这些相关性背后都有逻辑支撑,不太可能轻易瓦解。第二种是市场范式转变,亚洲崛起正在重塑黄金市场。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毕竟中国和印度既是黄金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他们的影响力确实不容忽视。
但我更倾向于第三种解释,也就是有一个“神秘买家”在背后操纵。Norman也认为,这是最有可能的一种情况。
Norman提到,一个可能的来源是衍生品市场。确实,期货和期权交易具有杠杆效应,如果有人大量买入黄金看涨期权,就会迫使交易对手银行在现货市场买入黄金对冲,从而推高金价。这种自我实现的预言,在金融市场并不少见。举个例子,2020年原油宝事件,中行的操作就放大了原油期货的跌幅,让投资者损失惨重(来源:《中国基金报》,“原油宝事件一周年:投资者仍在等待,后续处置备受关注”)。
另一个潜在的来源是各国央行。近年来,美国动辄挥舞制裁大棒,将一些国家排除在国际支付体系之外。为了避免被“美元武器化”,一些央行可能会选择抛售美元资产,转而购买黄金。更重要的是,央行之间的黄金交易往往不透明,这给了一些国家暗箱操作的空间。想想俄罗斯在受到制裁后,依然能够通过各种渠道维持经济运转,你就知道这种可能性有多大了(来源:新华网,“西方制裁下的俄罗斯经济:挑战与适应”)。
无论是衍生品市场的投机行为,还是央行的战略储备,这种“不透明买盘”都会对市场造成严重的扭曲。正常的市场,价格应该反映供需关系。但如果有一股神秘力量在背后操纵,价格就会偏离其应有的价值。这不仅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还会影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Norman也指出,这种不透明性让人难以判断涨势的可持续性。要知道“谁”在买入,才能了解其购买动机,进而判断金价还能涨多久。如果只是短期的投机行为,那么泡沫终究会破灭。但如果是长期的战略需求,那么金价可能还会继续上涨。
Norman认为,黄金需要一段时间的盘整,才能为未来的上涨积蓄力量。我完全同意他的观点。过快的上涨,往往伴随着风险。只有经过充分的调整,市场才能回归理性,才能让投资者更清晰地认识到黄金的真实价值。否则,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黄金市场,上演一场又一场的“魔幻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