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沉默收割:互联网"兑吧"式陷阱,你中招了吗?

author 2025-03-23 61人围观 ,发现0个评论 以太坊DeFiNFT元宇宙Web3

互联网陷阱重重:谁在收割“沉默用户”?

开篇:互联网的“狩猎场”

互联网世界危机四伏,许多人仿佛潜伏的猛兽,蛰伏于网络的另一端,伺机而动。他们或守株待兔,或主动出击,一旦“猎物”落入圈套,便会张开血盆大口。

315晚会曝光:兑吧成帮凶

一家名为“兑吧”的港股上市公司,披着“移动互动式效果广告”的外衣,成为了这些陷阱制造者的帮凶。

抽奖陷阱:100万投入,当天回报150万

今年的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兑吧的业务运营模式,令人触目惊心。在这条产业链上,以兑吧为中心,设置了一场场收割“沉默用户”的另类赌局。

沉默用户的价值:被遗忘的优惠券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手机支付的普及,我们日常使用各类APP和小程序时,经常会遇到抽奖和优惠活动。然而,谁能想到,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巨大的陷阱?今年的央视315,将这门隐秘的生意公之于众。

央视记者调查发现,用户在诺诺网开具电子发票时,会弹出“开票有礼”引导用户参与大转盘抽奖。此时,你已逐渐掉入商家精心布局的陷阱。

只需支付100元,就能获得200元手机话费优惠券?这样的活动力度,很难让人不心动。

然而,记者操作发现,在支付了100元之后,没有任何话费到账,甚至都无法查询到优惠券。

直到拨打客服电话,才知道这是一场怎样的“游戏”。

这些优惠券有满200减10元的10张;满50减2元的20张。对于优惠券的使用,商家设置了很多限制性条款。用户要想享受到全部优惠,至少需要15个月,充值6000元话费。

这一抽奖页面的开发和发布者,正是兑吧集团旗下的兑捷网络。

在央视315记者的暗访中,兑捷网络相关负责人的说法,更是让人不寒而栗。

该负责人透露,上述100元话费优惠券活动,是目前公司获利最高的业务,而且是暴利,“投100万,当天回150万”。这几个板块的客户,已经接近于疯狂。

而他们获取暴利的方式,正是利用了用户的沉默。

他们发现,用户支付之后,优惠券的领取率极低,不超过30%。即便领取了优惠券的用户,在超长的使用周期中,也会遗忘。商家赚的就是沉默用户的钱。

类似的游戏,在扫码付停车费、快递面单等场景中,普遍存在。

不仅是兑捷网络,还有不少公司,从事这类业务,疯狂敛财。“只要胆子够大、够野,就能疯狂收割用户。”

兑吧是谁?光环下的阴影

危机公关:一纸道歉声明

被央视315晚会曝光后,兑吧集团在次日凌晨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表《致歉声明》,以非常简短的文字,回应公司存在的问题,表示将吸取教训,规范开展各项业务。

目前,兑吧集团的微信公众号,因存在过度营销、骚扰用户的行为,已被停止使用。

公司自述:SaaS服务商与互动广告平台

兑吧集团自称,是一家中国线上用户运营SaaS提供商,及领先的互动式效果广告平台运营者。

据其此前披露的招股书,公司在中国用户运营SaaS市场居于首位;按照2018年的收入,公司在中国移动互动式效果广告市场占50%以上市场份额。

业务转型:从SaaS到互动广告

兑吧集团成立于2014年,创立之初,其业务模式是通过用户运营SaaS平台,以积分运营、活动配置、签到运营等工具,帮助移动APP开发者吸引及留存用户。

但该业务增长有限,收费效果不太理想。

次年,公司借助用户运营SaaS积累的经验和资源,推出互动式效果广告业务,找到了打开快速增长之门的钥匙。

其互联网广告的模式,就是通过活动或休闲小游戏,吸引用户参与,广告则以各种折扣及优惠的形式呈现,将用户引导至广告客户的指定页面,兑吧集团据此向客户收费。

财务数据:上市后的增长困境

2016年和2017年,兑吧集团的收入均呈现出超10倍的高增长。2017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46亿元,归母净利润9811万元,首次盈利。近些年,公司超过7成的收入,均来自于互动式效果广告业务。

2018年,公司获得兰馨亚洲、TPG的C轮融资,着手进军资本市场。

2019年5月9日,兑吧(01753.HK)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为内地首家上市的用户运营SaaS企业,挂牌首日公司市值突破36亿港元。

然而,上市之后,公司的高增长不再,2019年至2022年,连续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2023年,公司在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2.18%的情况下,通过内部开支的节省,实现盈利2045万元。

去年,兑吧集团的日子依旧不好过,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继续下滑35.31%,归母净利润亏损1908万元。

昨日,是央视315晚会后的首个交易日,兑吧股价大跌9.57%,收于0.208港元,当前总市值仅剩2.24亿港元。

创始人陈晓亮:从机会主义到长期主义的迷途

草根创业:大学生的第一桶金

兑吧集团创始人陈晓亮,出身于1991年,2013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信息与计算机科学专业。

2011年,还是大二学生的陈晓亮就开始创业,在广告行业小试牛刀,当年他拿到了杭州市给予的5万元大学生创业基金,获得了人生第一笔“天使投资”。

后来,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那个阶段,自己对商业、团队等各方面的思考都不太成熟,在认知非常浅薄的状态下折腾了几年。

初创阶段:为APP提供用户运营服务

大学毕业之后,陈晓亮继续创业,创立兑吧,为APP开发者提供用户运营、活跃的免费服务。

2013年至2014年,正值移动互联网创业潮起,海量APP创业者涌入创业的大潮中。当时,兑吧的切入点,就是为这些APP提供积分会员运营的SaaS。基于免费的模式,兑吧很快接入了上万个各类APP。

陈晓亮称,这些APP的开发者都是“淘金人”,而自己就在淘金热中,去做“送水”的生意。

转型之路:互动广告的崛起

后来,公司开发出基于优惠权益发放开发出的按点击收费的广告系统,才真正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那些年,陈晓亮成天与互联网大厂、创业公司打交道,感觉处处都是商机,公司上马了很多项目,什么机会都想抓住。

反思与回归:长期主义的口号

直到公司上市期间,接触了很多大的机构,他才发现了自己的局限性,“现在回过头看,当时真是处于一种愚昧的巅峰。甚至我觉得自己是一个视野狭隘的机会主义者。”

“回归到长周期根本业务,这是第一步。”陈晓亮意识到,帮助app开发者提高用户运营能力、帮助app提高流量变现能力,才是兑吧的根本。于是,在他的带领下,公司立足长期,果断砍掉了一些短周期业务。

现实困境:长期主义的跑偏

然而,从央视315所披露的问题,他的兑吧,还是把长期主义的路给跑偏了。

请发表您的评论
Powered By huobi4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