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清明“血祭”全球市场:贸易战才是幕后真凶?》

author 2025-04-09 35人围观 ,发现0个评论 以太坊DeFiNFT元宇宙Web3

贸易战阴影下的血色清明:一场人为制造的恐慌?

全球市场的惊魂一幕

清明假期刚过,全球市场就给我们上了一课,而且是血淋淋的一课。外盘白银、铜、原油,一个个像是被抽掉了脊梁骨,跌得七零八落。国内的有色、能源、化工板块也没能幸免,一开盘就哀鸿遍野,跌停的跌停,跳水的跳水。股市也好不到哪去,股指也跟着遭殃。整个市场,除了少数几个农产品还在苟延残喘,几乎全线飘绿。波动率?那是蹭蹭往上涨,期权市场也跟着鸡飞狗跳。这哪是清明,简直是全球市场的一场大祭!

是谁导演了这场暴跌?

表面上看,是特朗普政府那套“对等关税”的把戏,把市场砸懵了。但事情真就这么简单?我看未必。关税这东西,说白了就是个贸易保护的幌子,背后藏着的,是对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焦虑,是对自身霸权地位岌岌可危的恐慌。与其说是关税引发了暴跌,不如说是市场对未来经济前景的悲观预期,借着关税这个由头,彻底爆发了出来。这场暴跌,与其说是“黑天鹅”,不如说是长期积累的矛盾,一次集中的释放。说白了,就是多年来全球经济埋下的雷,终于炸了! 这次炸的,也许只是个引子,真正的风暴,恐怕还在后头。

宏观迷雾:关税大棒下的政策博弈

特朗普的关税游戏:一场豪赌还是饮鸩止渴?

老特朗的关税政策,简直就是一出“政治行为艺术”。动不动就挥舞着关税大棒,仿佛这样就能解决所有问题。说什么“对等关税”,其实就是变相加税,而且加的幅度还超过预期。这哪是对等,分明就是赤裸裸的贸易霸凌!美国政府盘算着,通过加税来平衡财政压力,但这种饮鸩止渴的办法,真的能奏效吗?我看悬。加税最终只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抬高物价,削弱购买力,进一步拖累经济。更何况,这种以邻为壑的做法,只会加剧全球贸易紧张,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反制:中国如何接招?

面对美国的关税挑衅,中国当然不会坐视不理。迅速的反制措施,表明了我们的态度: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力度同样不小。同时,还加强了对稀土等关键物项的出口管制,直接掐住美国的命脉。这些反制措施,既是对美国霸凌行径的有力回击,也是对自身利益的坚决捍卫。

刺激政策:药方还是毒药?

面对外部冲击,国内的刺激政策就显得尤为重要。问题是,刺激政策这东西,用好了是药方,用不好就是毒药。如果只是简单地“大水漫灌”,搞重复建设,那只会造成资源浪费,加剧结构性矛盾。真正的刺激政策,应该着眼于提升内需,刺激消费,促进产业升级,提高经济的内生动力。要让老百姓敢花钱,有钱花,而不是把钱都投到房地产里。

股指:风格切换与套保玄机

今年以来,市场风格似乎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之前中小盘股风光无限,现在大盘蓝筹股又开始抬头。这种风格切换,背后反映的是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变化。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资金更倾向于涌向业绩稳定、估值较低的大盘股避险。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利用股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是一种常用的风险管理手段。但需要注意的是,期指的基差变化,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择时对冲非常重要。

期指策略:刀尖舔血还是稳健避风?

在当前复杂的宏观环境下,股指期货的操作策略,也需要更加谨慎。如果预期国内刺激政策能够有效提振经济,可以在市场悲观、期指基差偏弱时,择机尝试多头套保或多头替代策略。但如果预期刺激效果不佳,或者外部风险进一步加剧,那就应该果断提升空头套保比重,甚至接近完全套保。总之,期指操作要根据宏观形势的变化,灵活调整策略,切忌盲目乐观或恐慌。

有色金属:最后的狂欢与凛冬将至

有色金属的陨落:从滞胀到衰退?

有色金属,这曾经的“硬通货”,如今也难逃厄运,终于低下了高傲的头颅。去年以来,受益于新能源需求和供应端扰动,有色金属价格一路高歌猛进,把黑色和化工板块甩在了身后。但现在,情况正在发生变化。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总需求萎靡不振,有色金属的需求也开始受到冲击。更糟糕的是,各国都在搞贸易保护主义,以邻为壑,进一步加剧了供应端的压力。

全球经济的囚徒困境:合作还是互害?

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生产不足,而是分配不均。各国都把精力放在重新分配蛋糕上,而不是把蛋糕做大。这种“零和博弈”的思维,只会导致贸易摩擦加剧,最终损害所有人的利益。更令人担忧的是,各国之间互不信任,无法合作,导致全球性的救市行动难以实施。想想2008年,各国联手推出大规模刺激计划,才勉强稳住了局面。现在呢?谁还会相信谁?

多杀多:谁在裸泳?

在高位运行了这么久的有色金属,面临着巨大的多杀多风险。一旦市场情绪逆转,前期积累的获利盘就会争相出逃,引发踩踏。更可怕的是,有色金属的下跌,可能会引发金融冲击,进而传导到实体经济,打击消费和就业。现在,谁还在裸泳?恐怕只有那些对市场风险视而不见的盲目乐观者。

能源市场:需求寒冬与OPEC+的阳谋

原油:贸易战的牺牲品?

别看原油是战略资源,但在贸易战面前,也只能算个牺牲品。贸易战对原油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需求的负面冲击上。经济衰退预期升温,原油需求自然会受到影响。尽管美国明确表示,进口原油、天然气及炼化产品不受本轮关税加征的约束,但需求才是王道。需求不行,你免关税也没用。

OPEC+的算盘:增产降价的背后

OPEC+最近的动作,也值得玩味。一方面,宣布增加产量;另一方面,沙特又超预期下调了销往亚洲的原油官价。这明摆着是要打价格战啊!OPEC+这么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对冲美国因贸易战引发的通胀压力。但这种以邻为壑的做法,最终只会导致油价下跌,损害所有产油国的利益。

炼油裂解:利润微薄的挣扎

原油价格暴跌,下游的汽油、柴油、航煤裂解利润也跟着走弱。需求担忧之下,下游产品对原油价格的支撑作用也大打折扣。炼油厂的日子不好过啊!开工率上不去,利润又微薄,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品种分化:谁能逆势而行?

在原油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下,也并非没有亮点。本土化品种沥青,由于来自委内瑞拉的进口供应面临二级制裁风险,以及国内炼厂开工率偏低带来的低供应支撑,依然存在一定的上涨空间。此外,如果中国推出刺激政策,也有望相对利好沥青需求。相比之下,高硫燃料油仍面临美国针对俄罗斯、伊朗的潜在制裁减供风险,而低硫燃料油则将承受全球贸易战带来的船燃需求降速压力,属于相对弱势品种。

化工品:油价泥潭与结构性机会

芳烃:与油共舞的宿命

芳烃板块,例如PX、PTA和苯乙烯,与原油价格的联动性极高。油价下跌,它们自然也难逃厄运。短期来看,芳烃板块的下跌空间依然存在,继续偏空对待。中线走势,则要关注油价企稳后相关产业的供应变化带来的供需驱动。但总的来说,芳烃板块的命运,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原油手中。

烯烃:供应扰动下的博弈

烯烃板块,包括EG和PE,同样受到油价的拖累。但与此同时,供应端也存在一些扰动因素。由于美国进口量可能下滑,国内供应格局有望得到改善,乙烯裂解装置的利润预期也有望修复。然而,国内产能充裕,完全有能力对美国货源进行替代。而且,终端制造业出口下滑的风险依然存在。因此,从长远来看,烯烃行业并不存在短缺的风险,绝对价格依然会跟随油价的趋势。

LPG与PP:跷跷板游戏

LPG(液化石油气)的进口量很大,一旦我国对美国LPG加征关税,进口成本就会增加,这可能会导致PDH(丙烷脱氢)路线的效益走弱,行业开工率可能继续下行。而PDH路线的供应缩减,可能会给MTO(甲醇制烯烃)路线装置提供增长空间,MTO利润有回升的预期。因此,可以考虑做多PP(聚丙烯)和甲醇价差,但需要注意LPG关税扰动带来的风险。这就像一个跷跷板游戏,LPG和PP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平衡。

期权市场:恐慌指数与策略迷局

暴涨的波动率:是机会还是陷阱?

“对等关税”的冲击,让期权市场的波动率(IV)也跟着暴涨。尤其是能源、有色、化工和股指等品种,期权IV几乎接近历史高点,期权风险溢价明显上升。这到底是机会还是陷阱?在我看来,两者兼而有之。高波动率意味着更高的期权价格,对于期权卖家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机会。但对于期权买家来说,则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和更大的风险。

期权策略:对冲、备兑与宽跨式

面对当前的市场形势,期权策略的选择至关重要。如果你持有大量的多头敞口,又担心市场下跌,可以考虑卖出期权IV较高的看涨期权进行对冲。如果已经持有一定的空头仓位,可以卖出更虚值的看跌期权组成空头备兑策略,降低风险。如果认为市场可能会出现大幅波动,但又无法判断方向,可以考虑卖出期权的宽跨式策略,赚取波动率下降的利润。

关税的变数:博弈的胜算几何?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关税政策本身存在的变数。目前可能是市场最为恐慌的时期,可能会高估关税的实质性影响。而且,此次关税冲击正值美股估值较高和通胀压力较大的时期,这可能会给美国政府带来巨大的压力。近期全美已经爆发大规模游行示威活动,这些现实的压力可能会比外交谈判有用得多。“对等关税”能执行多久,执行的程度如何,变数依然很大。在外部冲击剧烈的背景下,关注国内的支持政策,如果能利用好这次机会通过刺激政策拉动内需可能会改善当前的经济困境。

对于期权IV大幅上升,但品种本身利空相对有限的品种,当有一定安全边际时,可以考虑少量卖出虚值看跌期权或者卖出期权的宽跨式策略,尤其是目前估值本就较低的大盘蓝筹指数或部分商品品种。

请发表您的评论
Powered By huobi40.com